驻村工作队落实“国企联村”行动已经2年了,武汉城投水务集团派出的王磊在担任武汉市新洲区琵琶垴村第一书记时记录了整整83篇工作周记,“乡村振兴”中涉及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美化、乡风文化等问题处处考验着王磊和驻村队员们的智慧能力。 王磊在环水库公路安装小型太阳能路灯 一次政治学习中,王磊读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这番话指明了路径,让王磊这个长期跟水务抢修打交道的“工程人”,在向“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转化中明确工作重心。自此,他带领驻村队员围绕“乡愁”,动脑筋、想办法,信心满满地把琵琶垴村振兴的担子扛了起来。 王磊在五保户家中走访慰问
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再帮我带些山茶油回来啊!”每到周末,王磊和驻村工作队员准备返回武汉市区的时候,微信都是请他们帮忙“带货”的。“我的很多同事家乡就是新洲的,吃着茶树油长大,这是他们的乡愁,解决好了就是农产品销售的一条捷径。” 半年多的时间里,王磊带领队员、村干部广泛宣传,建立起了山茶油收集的渠道。他们从创立品牌入手,采购灌装机、封口机,定制玻璃瓶、设计商标,耗资4万余元硬是拉起一条山茶油的生产线和包装线。与此同时,粮油、白茶、鱼面、土鸡蛋等七大类别18个农产品,通过驻村工作队员的微信朋友圈、自媒体等线上渠道推广走出山村,累计实现4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提升村户平均收入700余元。 队员们在驻地连夜灌装山茶油保销售 让乡村环境“亮起来” 一个夏季的傍晚,王磊正在散步,一位年轻人和他的母亲主动与他打招呼,“这些路灯是你们装的吧,真亮!以前路太黑晚上都不出门,现在好了,每次打工回来都能和妈妈一起散散步。”王磊憨厚地笑着说:“老人家就是你的牵挂,要常回家看看哦。” 一到琵琶垴村,王磊就将“山路亮起来”作为优化乡村环境的首要任务,从村路口的牌坊到最高处的盘山公路,从陈家山的水库到新建的混凝土公路,通过扎实的现场踏勘,灯具、工期、施工方案逐渐清晰起来。在武汉城投水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琵琶垴村的夜晚在110盏路灯下明亮静谧,饭后散散步、遛遛弯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村里兴起。 调研山村路灯建设规划现场 让乡村文化“红起来” 调查研究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必修课。驻村期间,王磊走访了琵琶垴、陈家山、磨镰沟3个自然湾的百余户乡亲,也是从老乡那里,他了解到琵琶垴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红军的军服厂,抗日战争时期是抗击日寇,反“扫荡”的战场。一个建设红色文化陈列室,打造党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创意就此“诞生”。 为了不占用村民土地,经过详细规划,驻村工作队利用村广场旁的一块坡地,采取浇筑架空的方式完成了场馆建设,未来,将复原红军军服缝制所,展现军民联合起来粉碎侵略的英雄壮举,唤醒琵琶垴的红色记忆,让小山村“红起来”。 陈列室已建设完工 在陈列室的旁边,王磊还打造了一个露天电影院,播放电影的同时穿插山林防火、健康卫生等小知识。村民们看着电影,嗑着瓜子,聊着家常。一位大婶笑着对驻村队员们说:“现在啊,扯皮拉筋的少了,连麻将都没人打咯!”和睦的乡风在融洽的邻里气氛中散播开来。 驻村工作队搭建的露天电影院 5月底,王磊回到武汉城投水务集团汇报工作,这是党委会今年第二次听取“乡村振兴”的有关事项。会前,他得知自己被武汉市乡村振兴局、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表彰,被评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他高兴地说:“琵琶垴村是我的第二故乡,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也是我的‘乡愁’。我相信在市城投集团公司党委和市水务集团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红火,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一定能早日实现!”(来源:武汉城投水务集团 通讯员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