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聚财到惠民 枣阳市兴隆财政所惠民生稳经济双线攻坚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紫荆新闻网

兴隆镇位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里——湖北省枣阳市的东大门,这里不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而且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汉丹铁路、汉十高速横贯东西,随岳高速、枣潜高速纵贯南北,使其成为全国闻名的运输大镇。兴隆镇财政所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铁道、国道、河道“三道”经济,使得财税收入持续攀升,“三保”目标平稳推进。

多年来,兴隆镇财政所凭借优异的工作成果,连续18年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12月被湖北省财政厅评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并连续多年获得镇政府“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党建突出先进单位”等荣誉。这一串串荣誉,记录着兴隆镇财政所为国聚财、为民理财的深深足迹,也展现了基层财政工作者的最美风采。

财政干部“全家福”

当好“排头兵”,打造财政之美

在当前收支矛盾突出、支出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精准拨动“算盘珠”,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和平衡账,成为摆在兴隆镇财政所面前的一道复杂“论述题”。面对挑战,该财政所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使得各种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

走访调研

科学理财,打好“铁算盘”。兴隆镇财政所坚持大财政理念,全镇“一盘棋”,上下“一张网”。在财政收入方面,广辟财源,涵养税源,提高收入质量。该所通过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实施“政府主导 + 部门联合 + 村组参与”的征管机制,强化征管,查漏补缺,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三年来,该所共为国聚财1.8亿元。在财政支出方面,兴隆镇财政所坚持科学预算,严格决算,精打细算,牢固树立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理念,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严控压减“三公”经费,将资金向“三保”倾斜。三年来,该所共压减支出56万元,同时量入为出,保压结合,增加惠民支出262万元,真正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以财政部门的“紧日子”“苦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喜日子”,实现了无截留、无拖欠、无上访的良好局面。

贴心服务,当好“守护神”。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企业的“守护神”,兴隆镇财政所担当作为,全员下沉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求,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协调解决了枣阳蓝昊伟业项目建设中基础配套设施不齐全、枣阳博阳木业招工、枣阳宏科电子技改扩能等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赢得了企业家的赞誉。

真情招商,当好“贴心人”。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水之源,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兴隆镇财政所积极融入招商引资大潮,不遗余力地开展真情招商、贴心服务。该所负责人甘当“领头雁”,带领精干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施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取得了丰硕成果;配合兴隆镇政府成功招引了中能瑞通(成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双碳”循环产业园项目,并作为该项目的服务单位,在11个村(社区)落地生根,完成泡桐树种植近万棵,挂果后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为农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此外,兴隆镇财政所还积极配合召开兴隆镇第二届乡情恳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兴隆籍乡贤能人欢聚一堂,共叙乡愁,共谋发展。截至目前,通过乡贤牵线搭桥,提供有效招商引资信息20多条,对接投资意向强烈的项目5个。

甘当“红管家”,打造队伍之美

“红管家”是社会上对手里掌管钱财的财政干部的好称谓。为了不负期待,牢记重托,财政干部身体力行,用行动赢得了掌声。

常态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筑牢防线,当好“红管家”。“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提升服务效能,不愧“红管家”称号,兴隆镇财政所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机关管理、服务效能等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检视,查漏补缺,扬长避短,防患于未然。同时,该所细化量化工作学习、内部控制、集体议事等多项制度,将补短板、改到位、提效能落实到各个层面,提升了干部队伍规矩意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财政干部坚守底线,筑牢防线,坚决做到“管钱不用钱”“拨钱不捞钱”“争取不索取”“干事不出事”,以实际行动塑造了新时期财政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三年来,该所共为8个民生项目拨付资金1800万元,未出现截留、挪用等违纪现象,确保了项目如期实施,质量得以保证。

坚守底线,筑牢“篱笆墙”。财政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地带,在日常待人处事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为了确保队伍的纯洁性,兴隆镇财政所坚持从源头管控、节点抓起,着力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的廉政预警和跟踪检查,有效堵塞了高风险问题的发生;组织干部职工到红安、枣阳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同时,为堵住吃喝不正之风,签订“违规吃喝”承诺书,设立“廉政食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此外,还在本单位开展“焦点访谈”,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做到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拒踏红线,当好“黑包公”。兴隆镇财政所坚持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用钱必问效的理念,坚守底线,筑牢防线,拒踏红线,当好“黑包公”。重大项目支出实施“部门(企业)申报 + 政府审批 + 财政审核 + 现场勘察 + 财会拨付”的监管机制,做到没有资金来源的不拨付,手续不全的不拨付,没有验收的不拨付,违规操作的不拨付。三年来,该所共拒付违规申报12起,金额305万元,审核合规项目13个,拨付资金1065万元,做到资金到位不越位,干部守纪不违纪,为经济建设贡献了财政力量。

愿做“店小二” 打造惠民之美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在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财政干部忙碌的身影。

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引领,当好“司号员”。兴隆镇财政所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核心位置,将党建引领触角延伸到基层。该所常态化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所支部与街道、池湾两个村(社区)支部建立互动关系,每月的“三会一课”放在一线进行,每月的主题党日放在一线召开,让党旗在村(社区)高高飘扬,让党徽在一线熠熠闪光;同时,积极开展“下、察、解、暖”实践活动,每名党员与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实施“手拉手”“结对子”,开展政策服务、心理疏导、家庭帮扶。在财政形势非常吃紧的情况下,该所挤出资金30万元,兴修道路860米,打通了困扰池湾村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将“断头路”铺成了“幸福路”。此外,该所还向困难群众对接就业岗位12个,捐赠款物1.2万元,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把“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乡村振兴,当好“运动员”。乡村振兴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兴隆镇财政所义无反顾,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当好“运动员”。该所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堰塘清淤、泵站扩能、堤坝加固等项目7个,投资220万元,惠及10个村120户,确保了1100亩水田旱涝保收,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业”发展战略,利用兴隆村2500亩农光互补项目,实现地上发电、地下种植南瓜,带动周边群众复垦种植,户均增收500元;在旗杆村、优良社区等发展连翘、玫瑰、金丝皇菊、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500亩,实现了增产增收。此外,该所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依托湖北贝迪鸽业养殖及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与农户共建新型合作方式,签订养殖回收协议;截至目前,已联营养殖农户29家,发展乳鸽87万羽,户平年增收3万元。

开展“下察解暖”解决群众所急所盼

为民服务,当好“勤务员”。惠民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来不得半点疏忽。兴隆镇财政所崇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以不能错、慢不得的精气神当好“勤务员”,赢得了群众称赞。该所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一户知全组”监督模式,在村里张贴各组汇总表,在组里张贴各户明细表,让老百姓既能了解自己的补贴情况,又能知晓其他农户的情况,既公开又透明;为强化服务意识,对务工返乡农户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政策服务、“补贴卡”无缝对接直达农户;同时,对来访群众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解。三年来,兴隆镇财政所先后排查信息、更改账户异常情况630人次,精准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累计达4700万元。(通讯员齐平春、雷进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批准号:183969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业登记号:60756388-000-12-16-4 紫荆卫视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Bauhinia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d. http://www.zjxww.top or http://www.zjx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