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书法家顾龙平:以笔墨承文脉,以匠心传羲韵
来源:紫荆新闻网 作者:刘小浩 阅读: 发布时间:2025-09-17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璀璨瑰宝,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印记。在当代无锡书坛,顾龙平的作品以其酣畅淋漓的笔墨、独具韵味的气韵引人注目,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楫,在传统书法的长河中深耕不辍,更以传承王羲之文化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兼具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璀璨瑰宝,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印记。在当代无锡书坛,顾龙平的作品以其酣畅淋漓的笔墨、独具韵味的气韵引人注目,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楫,在传统书法的长河中深耕不辍,更以传承王羲之文化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兼具匠心与情怀的艺术之路。
顾龙平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璀璨瑰宝,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印记。在当代无锡书坛,顾龙平的作品以其酣畅淋漓的笔墨、独具韵味的气韵引人注目,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楫,在传统书法的长河中深耕不辍,更以传承王羲之文化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兼具匠心与情怀的艺术之路。
顾龙平,字亭云,自号野秾,1964年生于江南洛社,是“江东孔子儒”顾野王的四十二代孙。他既承远祖“笃学至性知名”的治学品性,又得江左烟雨毓秀的天地灵气,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髫年之时,他初见笔墨便心生痴迷,握笔临帖的模样已是初见执着;少年时期,其书法作品已能示人,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及长,他有幸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名教委培训,更得孙伯翔、王冬龄、张旭光、沙曼翁、刘文华、钟成等书法大家亲自点拨,艺术视野与创作技法得以跨越式提升。
在书法研习之路上,顾龙平始终秉持“师法乎上”的理念,临池不辍、废寝忘食。他潜心体悟“永字八法”的精妙,力求笔法规整、功力扎实;又不拘泥于技法,以开阔思路探索书法的意与神,追求“行意烁古通今”的境界。楷书创作上,他曾工笔书写《史记》《坛经》《佛遗教经》《心经》《道德经》等经典典籍,一笔一划间尽显严谨与虔诚;行书领域,他对王羲之《兰亭序》情有独钟,临摹次数直下千遍,将“天下第一行书”的灵动、飘逸与雅致融入自己的笔墨血脉,这份超乎常人的定力,也让他的书法逐渐形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风格的艺术面貌。
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顾龙平的作品多次亮相重要展览——从惠山区扇面作品展、无锡程汲美术馆迎新书画展,到锡惠书法联展、绍兴兰亭书法交流活动,每一次展出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关注,其作品更被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珍藏,成为传递中国书法之美的重要载体。
而在创作之外,顾龙平更将传承王羲之文化视为毕生使命。他不仅多次举办个人及联合书法展览,让更多人感受传统书法的魅力,更积极推动“羲之文化”走进校园、深入社区,以讲座、临摹指导等形式,让书法艺术浸润大众生活。这份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也让他被聘为惠山高新区“羲之文化代言人”,成为连接传统书法与当代大众的重要桥梁。
顾龙平,1964年生。中国南社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书法院理事,苏州市南社书画院副秘书长,武汉汉唐书画院院士,无锡惠山高新(洛社)运河文化代言人,无锡市惠山区书圣洗砚池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无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记者:刘小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