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许多问题和短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向全国两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
谢文敏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短板,如:物资紧缺调配失范、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公共信息矛盾且不透明、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未能引导社会公众舆论、相关配套立法不完善等问题。 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谢文敏在提案中呼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其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应提高法治意识,完善配套立法。"依法防控是党和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原则。"谢文敏认为,为了明确应急状态下事件处置方法和程序,以及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加强法治意识,用法治思维来处理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为科学的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遵循的依据,防止出现权责不明所导致的防控措施无序的混乱局面。同时,她认为,对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更侧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无法有效协同卫健委、疫情防控中心应对应急事件的现状,应当改革应急部门顶层设计,加强配套立法,捋顺权责关系。 其次,完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发布平台与需求、支援对接平台。谢文敏表示,应对紧急事件,无论事前预警,还是事初、事中处置,必须全面掌握信息来源,了解资源与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谢文敏认为,通过武汉"封城"后的事实证明,在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纰漏、资源对接方面,应当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便捷,在政府门户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中开辟一个专门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允许民众将重要信息提交至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政府应当定期进行信息筛选和匹配,发现重点需求,做好事前预警或者事初及时处置。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及时识别虚假信息,有效予以纠正澄清,避免公众恐慌情绪的无端扩散。 第三,组建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置的人员队伍。谢文敏强调,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必须依靠专业人士来进行,而且事件的后期处置也依赖于专业人士的参与。 卫健委和疾控中心,包括专业医护人员是公共卫生处置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除了需要拥有专业的卫生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很强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这次疫情反映出他们危机意识不强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不果断。因此,必须培养公共卫生事件收集和及时处置的专业人员,每年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实现应急事件专业人士的全覆盖。 第四,科学宣传应急事件防控知识。目前,我国民众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因此对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件应进行广泛的宣传。谢文敏建议教育部将其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学习。让我国公民都知晓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何防控,每年定期开展紧急事件的应对措施的宣传和演习。(来源:据民主与法制网记者张晓娜5月14日报道) |